蔬菜產業發展的建議
來源:本站
發布日期:[2021-04-09]
發布者:
點擊次數:
一、 繼續堅持提質增效的發展戰略由于需求具有一定的剛性,我國蔬菜產業“供求平衡、豐年有余”的總體格局并沒有變化,因此穩定規模的總體戰略不會改變。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及消費者對食品營養健康的愈發重視,消費者購買蔬菜時對產品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蔬菜產業的發展要在產品的品質和品牌上做文章。一是要加強優質品種的研發,從源頭上保證蔬菜品質。二是要推進標準化生產。制定和實施一批生產技術規程、產品等級規格、農藥殘留標準等,完善蔬菜質量標準體系;加大對蔬菜質量標準體系的推廣應用力度。三是繼續發揮蔬菜新型經營主體在品牌建設上的積極作用。培育規模較大的蔬菜專業合作社、蔬菜流通商等,運用市場力量來打造消費者信賴的蔬菜品牌。二、 進一步優化蔬菜區域布局我國蔬菜供求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地域上的間隔,主產區和主銷區的不一致使得極端情況下(疫情、極端天氣)蔬菜供應保障能力下降。本著底線思維的原則,需要考慮蔬菜布局調整問題,增強大中城市極端情況下的供應保障能力。夏秋冷涼蔬菜近年發展速度過快的問題應該引起重視,建議在摸清夏秋冷涼蔬菜家底的基礎上統一規劃,加強指導。
三、 大力發展機械化和輕簡化生產盡快制定蔬菜生產機械化的戰略規劃、發展路線圖,明確近期和中長期發展目標,確定重點領域,瞄準突破口,統籌考慮設施和土地、區域和種類、環節和全程等關系,有重點、有步驟地協調推進蔬菜生產機械化。在條件適宜的地區,堅持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推進蔬菜生產“機器換人”,示范推廣整地、噴藥、施肥、運輸等機械化技術和物聯網等信息化技術,推廣應用田園管理機、自動卷簾機、自動放風、溫室環境控制等機械設備。全面開展輕簡化生產,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益。
四、加強蔬菜流通能力建設,減少流通損耗“十四五”期間預計蔬菜產業規模基本穩定,需求增長主要通過降低損耗、增加有效供給得到滿足。因此要加強流通能力建設,減少流通損耗。一是要培育流通主體,扶持一批有一定基礎的產地經紀人、種植大戶做大做強,使之成為蔬菜流通的中堅力量。二是要創新流通模式,積極推進蔬菜電子商務的發展,規范疫情期間發展起來的“直播帶貨”“朋友圈訂貨,社區配送”等新型蔬菜流通模式,減少蔬菜流通環節。三是要推進蔬菜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在蔬菜主產區形成一批田頭市場,建設一批蔬菜倉儲保鮮冷鏈設施,降低蔬菜田間損耗和流通損耗。
上一篇:鄉村產業振興的主要策略與方法
下一篇:大理市農業產業轉型升級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