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鎮化視角的特色小鎮產業發展路徑探討
來源:本站
發布日期:[2021-02-04]
發布者:
點擊次數:
2017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資源部等聯合發布《關于規范推進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的若干意見》,指出截至2020年年底要培育出約1000個特色小鎮。這一城鎮化發展目標指導下,區域特色小鎮產業的建設與完善,要結合社會文化習俗、優勢自然資源、產業經濟結構、勞動就業狀況等要素因地制宜進行。一、建設的現狀
“特色小鎮”概念源于2014年提出的云棲小鎮,云棲小鎮是以互聯網產業經濟為基礎,打造的云上產業集聚、創業就業空間平臺,因而特色小鎮建設的關鍵在于優勢產業。2016年以來,國家各部委紛紛出臺《關于加快美麗特色小鎮建設的指導意見》《關于規范推進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的若干意見》《關于建立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高質量發展機制的通知》等文件,對特色小鎮的優勢產業建設、產業空間集聚、服務類型拓展,提出較為明確的指導意見與發展要求。基于不同區域“特色小鎮”差異化的建設要求,我國已建設完成國家級特色小鎮403個、省級特色小鎮996個,涵蓋市中鎮、市郊鎮、園中鎮等不同小鎮類型,其中有32個特色小鎮的人口數量超過100萬。第一,從優勢產業建設方面來看,以北京長溝鎮、杭州云棲小鎮等為主的第一批特色小鎮,主要圍繞自然景觀、歷史文化、民族聚落、互聯網經濟、特色農業等類別,進行特色小鎮休閑旅游項目、飲食文化、商品制造、商貿物流產業的打造,不斷革新與完善區域的產業經濟結構,帶動多種附加產業、周邊勞動力的共同發展,以在保證傳統文化、科教事業等傳承與更新的同時,創造城鎮特色產業較為可觀的經濟效益。第二,在特色小鎮產業經濟的空間集聚、服務類型拓展方面,各地區都依托優勢自然資源、行政區位等條件,吸引外來資本開發投資,加快產業資源利用、產業空間集聚。如近年來河北富龍冰雪小鎮、江西南昌VR特色小鎮等,分別吸引投資資金200億元和500億元,構建適合當地發展的滑雪產業、VR虛擬空間體驗產業。其中富龍冰雪小鎮依托北京冬奧會的舉辦,逐漸完成周邊的產業規劃、產業資源集聚,搭建起完善的滑雪配套服務設施,并成功實現城鎮產業經濟的轉型發展。而南昌VR特色小鎮的建設,也將“VR+會展”“VR+健康”等服務項目進行結合,為廣大網絡愛好者提供多樣化的智慧服務,助推區域產業轉型升級與高質量發展。
二、發展的重要意義
1.破解城鄉二元對立的產業經濟狀態現階段我國仍處于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中,城鄉經濟差異大、產業結構失衡、城鎮化率低等問題,是各區域經濟建設面臨的重要難題。這一社會發展形勢下,加快特色小鎮建設、形成特色產業集聚融合發展,可以最大程度破解城鄉經濟二元對立,以及城鎮資源利用、人口分布不均勻的難題。通過多種特色小鎮產業的建設與完善,可以推動基礎公共設施建設、城市服務項目等,向鄉村地區轉移與延伸,實現城鄉不同生產業態、生活方式的融合,并大大改善城鎮地區的自然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
2.促進城鎮產業結構、發展模式升級在城鄉經濟社會高速發展背景下,城鎮地區原有以低端制造業、農產業為主的發展模式,已經難以適應產業轉型、居民增收的現實要求。因而圍繞城鎮特色產業進行謀篇布局,引入外部資金開展區域自然資源、優勢產業項目的開發建設,能夠有效形成特色產業集聚、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實現地區農業、重工業,向輕工業、第三服務產業的轉型發展。如江蘇、浙江、廣東等省份,在特色小鎮建設中以休閑旅游為主導產業,并輔以茶葉、絲綢、木雕、石刻等人文工藝加工生產,為區域產業結構、產業經營模式的高端化發展,以實現歷史自然、歷史與人文景觀的融合發展。
三、存在的問題
1.特色小鎮產業經濟缺乏明確的發展規劃相比于國外具有完善規劃的特色小鎮而言,我國鄉村特色小鎮建設起步較晚、基礎設施落后,且在鄉鎮產業規劃、項目運營與管理中缺乏經驗。受到近年來休閑旅游產業大熱的影響,部分小鎮建設未考慮區域產業優勢,就盲目開展旅游項目規劃、產業服務開發,過于追求向西方靠攏的“西洋風”,不僅使特色小鎮呈現出千篇一律、毫無特色的景象,也造成鄉鎮優勢產業建設與發展的停滯。因此忽視地域自然環境、文化習俗和特色產業,缺乏明確的產業發展規劃,是特色小鎮產業建設需解決的主要問題。
2.特色優勢產業層次不高、集聚度不強不同地域特色小鎮產業建設中,東部地區有著豐富的自然生態、人文景觀資源,而中西部地區則缺少較為優質的特色產業。部分特色小鎮產業經營與管理,仍舊以農業、低端加工制造業等為主。作為小鎮對外開放、經濟創收的重要產業,“種植+加工”產業發展模式的產業層次不高,難以帶動小鎮周邊經濟的快速發展。另外,部分特色小鎮產業功能、項目服務的規劃建設,依然存在產業集聚度不強、區塊化疊加等問題,多種特色產業之間的關聯度較低,不能在產業建設、服務消費及營銷方面形成集聚,所產生的附加經濟效益值較低。4.3特色小鎮產業創新、服務意識的薄弱產業結構改革、經營發展模式創新,是特色小鎮產業項目培育、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當下小鎮產業建設最為缺乏的方面。在中西部特色小鎮產業規劃與建設中,由于缺乏互聯網技術支持,對于自身自然生態、優勢產業資源等的利用程度低,且特色產業內容、產業結構過于單一,沒有跟隨時代發展做出創新升級。而在特色小鎮產業服務方面,以文化景觀游覽、休閑旅游為主的特色小鎮,仍然存在服務人員意識淡薄、服務不到位等問題,進而對普通游客消費心理、城鎮經濟收益造成嚴重影響。
四、發展路徑
1.構建明確的產業規劃理念、發展定位特色小鎮產業發展的規劃與建設,既不是大而全的多產業涉及,也不是小而美的單一化產業項目制定,而是要針對城鎮自然生態、產業優勢、人口分布等多種因素,加強農產業、工業、文化旅游產業之間的多元聯動,突出小鎮整體產業規劃的前瞻性和協調性。如杭州云棲小鎮、夢想小鎮等特色城鎮的建設,主要以互聯網信息經濟產業為支撐,加強大數據、云計算產業項目的投資規劃,并在此基礎上打造出國際會展中心、科技場館等休閑文旅空間,為游客提供多樣化、現代化的科技觀賞游覽服務,帶動小鎮互聯網新型產業生態、特色經濟運營的高速發展。
2.加大區域優勢資源整合、基礎設施建設在區域城鎮化進程快速推進背景下,不同特色小鎮產業生態建設要秉持“產業+文化”發展理念,一是不斷完善地區基礎公共設施、產業服務設施的組織建設;二是注重對優質產業資源的整合與利用,迎合社會文化進行小鎮產業結構、產業生態的打造,以凸顯特色小鎮獨特的區位優勢、產業項目優勢。如江西閣山中醫藥特色小鎮的建構,就是從當地產業適應性方面著手,將中藥材種植、采摘與文化旅游等,作為小鎮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把握地區政府的政策扶持,加快當地公共交通、基礎產業服務設施的完善,帶動周邊勞動力參與到小鎮建設之中,以實現特色小鎮產業規模化發展。之后在區域產業資源整合、經營發展戰略方面,積極引入外部產業投資資金,進行中醫藥資源開發、采摘與加工生產,尋找休閑文旅、高端養生等目標客戶群開展營銷,形成以中醫藥批發、文化旅游、健康養生為一體的產業生態。
3.推進產業內容、運營機制的創新升級基于社會市場化經濟消費需求的考量,依托政府政策、外部投資企業的引導,構建較為健康、完善的產業運營機制,并對產業運作過程中的經營項目、產業內容與功能服務作出實時調整與創新。如現階段部分特色小鎮產業的建設,不僅由外部投資企業所主導,而且通過村委會、普通居民入股等運營模式,賦予廣大周邊群眾更多的產業規劃權、參與權利,大大提升城鎮居民的產業工作主動性,并使小鎮產業逐步邁向規范化的市場運作階段。同時對特色小鎮產業內容的創新,可以結合區域資源、行政區位優勢,增加更多的文創旅游、健康養生、高端制造等產業,加快小鎮經濟由外部投資向創新驅動轉變。
4.注重不同產業關聯集聚、服務質量提升新型城鎮化環境下的特色小鎮產業建設,要在區域生態保護、歷史文化傳承指導下,注重小鎮核心支柱產業培育、相關產業集聚與融合,不斷延伸原有產業項目類型、生產建設鏈條。如自然景觀、歷史文化旅游產業快速發展情況下,特色小鎮應圍繞自身的特色產業優勢,迎合年輕受眾的消費需求,推出多種貼心的文化旅游、私人訂制服務,提高特色產業附加值、服務質量,推動特色小鎮產業經濟、品牌知名度的增長。6結論特色小鎮產業項目的可持續發展,需要配套優質產業資源、基礎服務設施的支撐。各地方特色小鎮產業項目建設的成敗,會受到很多內外部要素的影響,因此特色小鎮產業規劃、開發建設,要注重小鎮內部資源整合、支撐產業培訓,加快自然景觀、產業項目、居民就業等的協同發展,才能完成生態小鎮、人文小鎮、富強小鎮的建設。
上一篇:發展優勢特色產業推動農業轉型升級